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一波三折 18年前南京强奸杀人案件终告破

市检察院契而不舍找证据 一桩陈年难案成功提起诉讼

坚持不懈,确定被害人身份

2015年9月9日,案件移送至市检察院,经审查,虽然犯罪嫌疑人杜某供认其犯罪行为,按照先证后供的原则,且防止因证据不足导致的冤假错案发生。在二具尸体的身份一直未能查清的情况下,本案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经市检察院检委会两次研究,认为当前证据不符合起诉证据标准。

本案检察官聂广来告诉记者,不能起诉的原因有三,一是两名被害人分别被抛尸在栖霞区和江宁区,当时身份没有确定,两人有没有关联、是什么关系未能查清;二是杜胜华归案后供述用羊角锤砸中年妇女头部,但作案工具没有查获;三是时隔多年,作案的第一现场早已不存在,这些直接证据的缺少,导致认定杜某故意杀人犯罪事实除了其供述,无其他证据印证。虽然公安机关通过电视、报纸、网络、DNA数据库进行了大量侦查取证工作,但经过一年的努力,上述工作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

“本案不能够起诉,我的良心过不去。作为公诉人,需要一种惩治犯罪、伸张正义的职业良知。”聂广来表示,本案中,两名被害人死亡的事实是确定的,从审查证据材料来看,内心确信是犯罪嫌疑人杜某实施,只是因为被害人身份不能够确定,证据还不到起诉条件。据聂广来介绍,那一段时间,他特别关注失踪人口的相关报道,比如在网络、电视上,上下班公交、地铁上,留意相关信息,有时晚上一觉醒来,还想到两名被害人来自哪里,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到南京来等等。后来看到中央电视台《等着我》节目,很多失踪多年的人,经过中央电视台节目的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家人得到团聚,梦想得到实现,场面十分感人。于是聂广来就向领导建议到北京、到中央电视台寻找相关线索。

最终,在2016年3月28日,聂广来会同公安民警到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通过对后台登记的近20万失踪人员数据信息开展模糊检索,从中获取疑似线索460条,并逐一进行查阅、排除,经过一天不间断工作,成功发现一条有价值线索,最终确定本案的两名被害人身份。

吃苦耐劳,确保案件质量

“办理案件是公诉人的第一任务,案件质量则是公诉工作的生命,命案涉及人的生命,生命权是最根本的权利,命案的办理必须慎之又慎,防错是底线要求。”聂广来说道。案件办理期间,他经常加班加点,细致地审核每一份证据,找出证据的矛盾,并想法设法解决矛盾。多次列出详细的补充侦查提纲,引导指导公安机关补充证据材料36份,共297页,完善了证据锁链。

在这起案件中,检察机关也做了大量的案件补证、核证工作。聂广来曾到苏州找当时服务员了解杜胜华开饭店的情况,到江宁区候家塘一个水泥土搅拌工地上寻找证人了解杜胜华当年招工的情况,连续奔波到上海铁路局和芜湖市芜湖县湾沚火车站查找1999年火车时刻表、了解当时列车运行情况,到被害人家里核实当年两名被害人离开家的时间、携带物品等情况,还十余次到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详细察看物证保管的场所、保管的条件、了解检验过程、得出鉴定意见的理由等,杜绝检材被污染的可能,并引导法医补充进行了检验,得出两份重要的鉴定意见。

经过市检院的不懈努力,一审庭审中,因对案件证据进行扎实有效地工作,辩护人表示本案认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悔罪,一审判决被告人杜胜华死刑立即执行,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

心系群众,实施司法救助

本案中,被告人将两名被害人杀害,被告人想赔偿但没有赔偿能力,两名被害人均来自安徽农村,被害人翟某的父母年老多病,被害人姜某三个子女,家庭都十分困难,这么多年为寻找两名被害人,吃了很多苦,也受了很多委屈,属于六部委《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中规定的国家司法救助的对象,聂广来首先与市检察院控申处的工作人员联系,了解司法救助的要求,将相关标准和要求告诉被害人家属,让他们开具好相关证明文件,准备好身份资料,再到我院一次性办理完手续,以免被害人家属来回奔波。控申处工作人员依法为他们办理了相关手续,共补助人民币十万元。

本案一审判决后,虽然被告人没有进行赔偿,但因为前期对于被害人家属实施了司法救助,并进行了释法说理,化解了矛盾,被害人家属也没有上诉。“作为一名普通公诉人,感到职业的神圣和手中权力的分量,只有心中装着法律,才能用好权、司好法;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才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化解矛盾、维护和谐。”聂广来说道。